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在这样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因此,县城的大街小巷倒也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破毡帽护着脑门,胳膊上挽一筐子土豆或萝卜,有气无力地呼唤着买主。唉,城市在这样的日子里完全丧失了生气,变得没有一点可爱之处了。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涌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与此同时,那些家在本城的走读生们,也正三三两两涌出东面学校的大门。他们撑着雨伞,一路说说笑笑,通过一段早年间用横石片插起的长长的下坡路,不多时便纷纷消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现在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每个人的饭菜都是昨天登记好并付了饭票的,因此程序并不复杂,现在值日生只是按饭表付给每人预订的一份。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它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
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脸盆里盛一点,看来吃得起肉菜的学生没有几个。丙菜也用小脸盆盛一点,说明吃这种下等伙食的人也没有多少。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烧瓷大脚盆盛着,海海漫漫的,显然大部分人都吃这种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鸦鸦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除过个把人的衣装和他们的农民家长一样土气外,这些已被自己的父辈看作是“先生”的人,穿戴都还算体面。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圪崂,谁没在野山野地里吃过饭呢?因此大家也并不在乎这种事。通常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各自和要好的同学蹲成一圈,说着笑着就把饭吃完了。
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功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大部分班级的值日生也都先后走了。
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大概是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一类的病,留下了痼疾,因此行走有点瘸跛。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看来这几个黑家伙不是值日生本人的,因为她自己手里拿着一个白面馍和一个玉米面馍,碗里也象是乙菜。这说明跛女子算得上中等人家。她端着自己的饭菜,满脸不高兴地立在房檐下,显然是等待最后一个跚跚来迟者——我们可以想来这必定是一个穷小子,他不仅吃这最差的主食,而且连五分钱的丙菜也买不起一份啊!
雨中的雪花陡然间增多了,远远近近愈加变得模模糊糊。城市寂静无声。隐约地听见很远的地方传来一声公鸡的啼鸣,给这灰蒙蒙的天地间平添了一丝睡梦般的阴郁。”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象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脸上看来才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显然由于营养不良,还没有焕发出他这种年龄所特有的那种青春光彩。
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这也许就是那几个黑面馍的主人?看他那一身可怜的穿戴想必也只能吃这种伙食。瞧吧,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幸亏袜腰高,否则就要露肉了。(可是除过他自己,谁又能知道,他那两只线袜子早已经没有了后跟,只是由于鞋的遮掩,才使人觉得那袜子是完好无缺的)。
他径直向饭场走过来了。现在可以断定,他就是来拿这几个黑面馍的。跛女子在他未到馍筐之前,就早已经迫不及待地端着自己的饭碗一瘸一跛地离开了。
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筐里还剩两个,不知他为什么没有拿。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唉,我们姑且就认为这是他眼中溅进了辣子汤吧!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会。
这几乎成了一个惯例: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默默地各自拿走自己的两个黑高粱面馍。这并不是约定的,他们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他们都是刚刚从各公社中学毕业后,被推荐来县城上高中的。开学没有多少天,班上大部分同学相互之间除过和同村同校来的同学熟悉外,生人之间还没有什么交往。
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原因大概和他一样。是的,正是因为贫穷,因为吃不起好饭,因为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才使他们躲避公众的目光来悄然地取走自己那两个不体面的黑家伙,以免遭受许多无言的耻笑!
但他对她的一切毫无所知。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
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下一章:第一部 第2章
食堂的菜价不对。1975年三角钱可以买六个鸡蛋。我81年参加工作在单位食堂吃,每餐0.26元(三两饭需要粮票三两加0.06元,菜0.2元),中专毕业的国家干部月工资33.5元,第二年转正后41元。
同意说菜价不对的。那时候我的父亲和大多数工友每月工资42元,可以养活一家四五口人–当然过得艰苦一些
七几年的菜价确实有点太离谱了,不过仅仅是比较而已,没必要太较真。
菜价不对的,七十年代末,食堂的菜汤大约是2分钱。
菜价不对
you tube is shit you have taken all the fun out of it now your just like everybody else BOG!IR!!!!!!!N!!!! you got lawyers so far up your arse's its unbeleivable
75年一餐带菜7分钱。
2b
好好看。。。。。。
说多了都是眼泪 。
菜价一个地方一个价,那个地方蔬菜比其他地方要缺一点
吃个丙菜算个啥?
那些说菜价不符合实际的大哥大叔们。有必要争论么?这只是在表达这种区分,表现生活状况
呵呵
Hallo Monika, das hoffe ich doch sehr – ist schließlich auch genug Arbeit Mal im Ernst: Ich freue mich, wenn die Seite jemandem gefällt. Leider ist der GrÂÃe¼nderberƒich noch nicht ganz fertig, ich bin einfach noch nicht dazu gekommen Gruß Simone
表示90后,没有多少的感触。
感觉有点自己小时侯的味道
主人公不错了,我80年上学只吃馒头还被揪回家呢,他们至少有人支持不是?
中国共产党真的应该为那个年代的人民道歉,文化大革命改变了多少家庭、多少人的命运?
文字朴实无华,十分吸引人,人物细节描写好棒
进入了情境中
看到这一幕幕,就想起了我的小时候。上小学时,饿极了的我一下子吃进了刚出锅的饽饽,无比的灼痛先喉咙,而后小肠。烧的我扔掉筷子,满炕席打滚,母亲吓坏了,也心痛极了。初中时,穿着姐夫在部队穿过的与自身极不相称的军上衣,显得
整个人就只有腰,没有腿了。
但这也比主人公强多了,整本书就是一部奋斗史,激励人,鼓舞人。
虽然是九零后,但也经历过这样类似的时光,记得上小学时候老师们住的都是窑洞,每周要给老师捡柴火拿到学校。日子虽苦,但那些时光可能是生命中最记忆犹新的!
描述人物的心理特征是写的真不错啊
他没有拿走最后那两个,这伏笔埋得真好
看不起兴趣啊
《平凡的世界》第七遍看了,广播剧听了三回了,从1986年在《花城》第一部发表看起,第一批读者,未满十周岁。到现在不惑之年,三十年了。
《平凡的世界》是部永远激励我的好作品,百读不厌,沉淀内心。
我是 维吾尔族,平凡世界我在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遇见的,这是我第一次阅读完成的一本好书。我想在线再读一遍提高汉语水平!
小说的灵魂是讨论菜价的高低相符吗
何人
精品
语言朴实无华,叙述引人入胜,感觉很真实。
我们的假期作业就是写《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不然才不会读,但读后感觉,还是挺吸引我的,预祝我的假期作业可以顺利完成吧!
同上
感觉还不错
岁月:你说的话问过你爷爷你爸爸吗? 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贡献,竟这样大言不惭?
太让我着迷了yie111111111111111111111
1
唉 那时候真可怜
第二遍看平凡的世界中ing
这本书,我在浙江打工时买了一本,一直珍藏着
1993年生的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我是不是看错书了
这本书真的是泪
菜价不是文学的重点
莫道生活苦,更有苦命人。
女儿好玩吗
妩媚的屁股
郝红梅、孙少平,跛脚女子三个人物在第一章同时出现,他们之间在以后必然有很多故事。
主要人物的出现,孙少平,在之前读过一次,这次想好好读读这本书,作者对人物细节的描写非常细腻。菜价的问题,丙菜与甲菜相差6倍,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不知当时那个年代怎么样,毕竟我是80末的人,没有经历。
差不多吧,就现在随便的吃的也差价6倍没问题呢
稀饭1元主食呢10元左右呢
不愧为大师之作,果然厉害,这本书让人有一种亲切和感同身受之感。听好的,好想读下去
路遥先生的描写好细腻。。想认真读下去
真的很棒
特别喜欢看
不愧是大师之作,每一个章节都有泪点。
太棒了
刚刚读完,深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