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在这样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因此,县城的大街小巷倒也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破毡帽护着脑门,胳膊上挽一筐子土豆或萝卜,有气无力地呼唤着买主。唉,城市在这样的日子里完全丧失了生气,变得没有一点可爱之处了。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涌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与此同时,那些家在本城的走读生们,也正三三两两涌出东面学校的大门。他们撑着雨伞,一路说说笑笑,通过一段早年间用横石片插起的长长的下坡路,不多时便纷纷消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现在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每个人的饭菜都是昨天登记好并付了饭票的,因此程序并不复杂,现在值日生只是按饭表付给每人预订的一份。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它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
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脸盆里盛一点,看来吃得起肉菜的学生没有几个。丙菜也用小脸盆盛一点,说明吃这种下等伙食的人也没有多少。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烧瓷大脚盆盛着,海海漫漫的,显然大部分人都吃这种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鸦鸦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除过个把人的衣装和他们的农民家长一样土气外,这些已被自己的父辈看作是“先生”的人,穿戴都还算体面。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圪崂,谁没在野山野地里吃过饭呢?因此大家也并不在乎这种事。通常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各自和要好的同学蹲成一圈,说着笑着就把饭吃完了。
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功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大部分班级的值日生也都先后走了。
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大概是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一类的病,留下了痼疾,因此行走有点瘸跛。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看来这几个黑家伙不是值日生本人的,因为她自己手里拿着一个白面馍和一个玉米面馍,碗里也象是乙菜。这说明跛女子算得上中等人家。她端着自己的饭菜,满脸不高兴地立在房檐下,显然是等待最后一个跚跚来迟者——我们可以想来这必定是一个穷小子,他不仅吃这最差的主食,而且连五分钱的丙菜也买不起一份啊!
雨中的雪花陡然间增多了,远远近近愈加变得模模糊糊。城市寂静无声。隐约地听见很远的地方传来一声公鸡的啼鸣,给这灰蒙蒙的天地间平添了一丝睡梦般的阴郁。”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象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脸上看来才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显然由于营养不良,还没有焕发出他这种年龄所特有的那种青春光彩。
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这也许就是那几个黑面馍的主人?看他那一身可怜的穿戴想必也只能吃这种伙食。瞧吧,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幸亏袜腰高,否则就要露肉了。(可是除过他自己,谁又能知道,他那两只线袜子早已经没有了后跟,只是由于鞋的遮掩,才使人觉得那袜子是完好无缺的)。
他径直向饭场走过来了。现在可以断定,他就是来拿这几个黑面馍的。跛女子在他未到馍筐之前,就早已经迫不及待地端着自己的饭碗一瘸一跛地离开了。
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筐里还剩两个,不知他为什么没有拿。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唉,我们姑且就认为这是他眼中溅进了辣子汤吧!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会。
这几乎成了一个惯例: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默默地各自拿走自己的两个黑高粱面馍。这并不是约定的,他们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他们都是刚刚从各公社中学毕业后,被推荐来县城上高中的。开学没有多少天,班上大部分同学相互之间除过和同村同校来的同学熟悉外,生人之间还没有什么交往。
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原因大概和他一样。是的,正是因为贫穷,因为吃不起好饭,因为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才使他们躲避公众的目光来悄然地取走自己那两个不体面的黑家伙,以免遭受许多无言的耻笑!
但他对她的一切毫无所知。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
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下一章:第一部 第2章
以前没有时间看,现在来看,回忆一下我曾经过的相似的苦日子。
心灵的又一次洗礼,建议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更应认真阅读理解。
大学时候看过无数遍,现在回味起来还是感触颇多
现在的孩子应该看看,还挑食吗?贫穷的叫人心灵震撼。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当下生活。
感触良多 对自己感到羞愧 很值的一读
二十年前看过好几遍,当时就只有泪奔了,现在再看,忒泪奔了!!!中国的心灵鸡汤啊!
我认为是最最震撼心灵、最好看的小说,也是看了二十多年了,是我看过的书中最好看的,至今难忘。
太极图
好感动!
书如我人生,20年前高中时看过的最好看的小说,今再重阅一遍,泪奔如雨,那些不堪回首的年少时光,折磨过我的体肤,却磨练了我的意志和信念。我也是农民。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在这个不平凡的世界里打拼,活着!
内容太宏大了!
个人观点:故事及背景真实,语言平易近人,极富哲理!书中的主人翁孙少平,就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精神导师。
内心感触颇多,一颗骄傲的心,一份另人心疼的自尊,一次没有选择的选择
我和主人公少平相差几岁,也是饿着肚子长大的。当年,为主人公,为路遥,为自己,彻夜泪流。今天重读,仍激动不已。好东西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书中的孙少平和郝红梅让我想到50年前的我。 我在高中时,也是班里最穷的学生,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也许是因为地区的差别(我生长在江南农村),伙食上还没有那么惨,但精神上是同样的。和孙少平他们比,我就不算是太穷的学生了。书中的场景让人震撼,使我觉得我的青少年时代不算苦了。
不平凡的世界
我1971年在离家十六里的公社驻地读高中,我们那时是捎饭,捎的饭多数是玉米地瓜面饼子和辣疙瘩咸菜,学校食堂馏一下,中午一般是领5分钱一份的菜,早上、晚上就咸菜。夏天两天一次回家拿饭,还是经常馊了变味,里面生了粘丝,但为了填饱肚子,也得将就着吃下,冬季三天一次,往返路程全部是步行。
经典就是让你永远忘不了,总是会想起
十年来我不断的看这本小说,看了无数次,从弱冠到而立,每一次的阅读都使我感到悸动,初时我看少平少安,晓霞红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孙玉堂金俊武,再后来我看时代的大背景,在那样一个时代,每个人都是不易的,但是每个人都又是容易的
我是92年高三时候读过这部巨著,它激励我也陪伴我渡过了高中最后一年,走入了大学。现在回想起当年青涩的我和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动的“平凡的世界”,仍然历历在目。一部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只读了第一章,己然泪雨滂沱,主人公似乎是那个年代的我,真的好伤心
读高中时,每天中午最希望的事情,就是一边啃馒头一边听中央台小说节目王刚播讲的“平凡的世界”,感动;现在电视剧已在播放,再次感动。
看过了,我的身上兼具了郝红梅和孙少平的贫穷和地主孙子的优势,真的无言啊!72年高中毕业,民办教师也是上下3次啊!幸亏恢复高考。
农民不容易啊
这部小说我家人都至少看了一遍,而我包括电子书已看了三遍,每次都为里面的二少的命运流泪,大概也是因为自己也有个”少”字的名字吧!
又见那个时代
艺术
艺术表现主人公内心不平凡的世界不甘平庸,追求幸福的心路历程……
真实,我们的年轻岁月
震撼国民灵魂的经典著作,感悟生命
二十年前看的,现在又看,感觉还是那么好
十年前看的吧,为那种挣扎着生活的动力而感动,打算重温。
想流泪!
十年前看瞎了眼,激动
我希望这篇小说让那些生活在今天没好日子的孩子们多看看,让他们知道辛福生活来之不易的,环境,生活,这些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多少次的泪水都想往下流,可是都被那些坚强的孩子的精神所感动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资格流泪,更没有资格说累。真实的故事体现了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不平凡的世界不甘平庸,农民真是不容易,但是农民真是太伟大了,一个平凡的世界打造了一些不平凡的农民。感动,流泪,伟大,永远记住,【平凡的世界】。、毛毛
李飞华老师在么。?
。。。。
我是农村穷家读书孩,二十年前被摧泪,想不到二十年后一样被催泪!
我是十几年前看过这部作品。先在看见它搬上了荧幕,我没看两集,再拍得好,我还是认为没有小说的意境。
这是一部伴随我们长大的优秀小说
很惭愧,无知的我现在才看,但愿还来得及…
二十年前看过三五遍,那时候心里难受的难以形容!如今看到电视剧,依然哭得稀里哗啦!好作品的感染力就是大!
二十多年前听中央广播电台长篇小说连播《平凡的世界》,是李野默播讲的。它不像其他的小说连播节目大家一块围着收音机听,那是一种亲切的、饱含深情的娓娓道来的演播风格,像是给你一个人在讲述一个深沉的故事。那印象太深刻了。而更加深刻的是对这部用生命谱写的巨著的热爱,以至于今天每每看到他或者听到他都是那么的感动。
总的感觉电视剧没有尊重原著
我是1993年看的,前后看了不下3次,震撼心灵的作品。
超好看的一本书…不看是遗憾…不夸张
我是90后,第一次看这类题材的电视剧,第一次想找到它的原著,认真的阅读,从来没有那部电视剧给我这么大的震撼,好像我的心都静了下了。
看电视剧不过瘾,重温经典,十八年过去了,仿佛就在昨天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曾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了我莫大得鼓舞和动力!
我也是1975年上高中的,看了这一段描述,深有同感,让我回忆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那时,生活穷,课本穷,讲课内容也穷,青年人面对浑浑噩噩的社会,前途渺茫,一片茫然。
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