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卷文集可以说是我四十岁之前文学活动的一个基本总结。其间包含着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误,包含着劳动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对这个冷暖世界的复杂体验。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我对生活从未淡薄的挚爱与深情。至此,我也就可以对我的青年时代投去最后一瞥,从而和它永远告别了。
这五卷文集的出版,得益于陕西人民出版社和本书编选者陈泽顺、刑良俊同志,没有他们的热情帮助,这件事是不可能做成的。
我庆幸降生于这个伟大而值得自豪的国度。它深厚的历史文化,辽阔的疆土和占地球的五分之一的人口,使得其间任何人的劳动都能得到广大的支持,同时也发生广大的影响。无论我们曾经历了多少痛苦和磨难,且还将要面对多少严峻考验:也不论我们处于何种位置何种境地,我们都会为能服务于伟大的祖国和如此众多的同胞而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智。
我感谢我所生活的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也感谢与我生活在这同一时代的人们。所有这一切历史构成,都给我提供了一种人生的契机,使我意外地有可能如愿从事自己钟爱的文学事业,将自己的心灵和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正是千千万万我的同时代读者一次又一次促我投入也许并不是我完全能胜任的艰巨工作。现在,我总算能将自己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收获献给我的读者朋友。
那么,对于一个原本一无所有的农民的儿子,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是的,不满足。我应该把一切进行得比现在更好。历史,社会环境,尤其是个人的素养,都在局限人——不仅局限艺术作品中的人,首先局限它的创造者。所有人的生命历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都是一个小小的段落,因此,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中注定的遗撼。遗撼,深深的遗撼。
唯一能自慰的是,我们曾真诚而充满激情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竭尽全力地劳动过,并不计代价地将自己的血汗献给了不死的人类之树。
在我们的世界发生激烈演变的大潮中。人类社会将以全然不同于以往的面貌进入另一世纪。我们生而逢时,不仅可以目睹一幕紧接一幕的大剧,也将不可避免地要在其间扮演某种属于自己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逃避自己历史性的责任。无疑,在未来的年月里,生活和艺术都会向作家提出更为繁难而严厉的要求。如果沉醉满足于自己以往的历史就无异于生命大限的终临,人生旅程时刻处于“零公里”处。那么,要旨仍然应该是首先战胜自己,并将精神提升到不断发展着的生活所要求的那种高度,才有可能使自己重新走出洼地,亦步亦趋跟着生活进入新的境界。不管实际结果如何,这个起码的觉悟应当具备。
结论一目了然: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1992年春天于西安
(全书完)
上一章:第三部 第54章
二十年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一切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那么亲切,那么真实。我的老家在农村,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琐碎,一切都恍如身边。我出生在煤矿,父辈们也是在没有阳光的地下年复一年的辛勤工作,付出他们的激情、年轻、岁月,直到长眠在这片土地。二十年后,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又重新翻读这本书,依然会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是的,岁月流逝,那些美好的记忆逐渐在被淡忘,我的童年、少年时光,还有我的父亲,越离越远……苦难和悲伤我们经过,但生生不息的还有很多美好和向往。
同感!
同感啊。只是看了电视剧,总觉得很生分。这个导演似乎没有那个年代的生活经历。怀念路遥。
同感,煤矿的生活我很熟悉
那些年,在朦胧的、即将自认为成熟的时代,我无意中碰到了你,一页一页翻过;一遍一遍感动;一行一行落泪,虽没生在那个年代,却仍体会了这个时代。放弃了自己不该撒手的,去追寻自己的梦一般的憧憬,而如今当我一无所获,仍然在人生的轨迹上胡乱的散漫时,我又看到了你,给了我重新的认识
二十年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一切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那么亲切,那么真实。我的老家在农村,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琐碎,一切都恍如身边。我出生在煤矿,父辈们也是在没有阳光的地下年复一年的辛勤工作,付出他们的激情、年轻、岁月,直到长眠在这片土地。二十年后,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又重新翻读这本书,依然会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是的,岁月流逝,那些美好的记忆逐渐在被淡忘,我的童年、少年时光,还有我的父亲,越离越远……苦难和悲伤我们经过,但生生不息的还有很多美好和向往。
还是那一代人淳朴呀。
同感!
再读确实不一样!
以前我没有看过这部佳作、通过电视观看了想起了小说渎后感五味杂陈。我们这一代入的写照。
这本书已是第三遍了,淳朴善良的人呐
这本书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深切怀念路遥!人生也不错。
看完后,感叹颇多啊
农民的心底是多么的普实,善良
每重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
谢谢!
而今,正播出的同名电视剧,却没有完全表现出原著的精神气,比如改革前的贫穷、孙少平的彷徨等。
电视剧没有了小说的深度
也是看电视剧热播,看电视剧完全不是那个样子,这个导演拍的一点都不好。 又把书翻出来读了一遍,爱体会不一样。我想我的人生应该在不同的阶段读这本书
一口气读完,我很震惊,很害怕,同时也很荣耀。在我20岁时即将参加高考,读到这样的作品是此前未有的,让我焦躁心有所宁静。对生活有了新的定义,也许,大多数人选择的生活是真正的生活,老男孩电影中说的,没有人规定多大年龄就得做多少事。就像满银一样,重新热爱生活吧。会记住这么可爱的人 少安润叶 晓霞少平 金波红梅 金秀等人。让我痛心害怕是每个人的爱情,我知道这是路遥先生作难自己,作难读者。这并不是我想看到的。不想在读了,一字一句一章痛伤人心
十年后,30岁在去读懂它吧!
电视剧糟踏了这部著作呱噪的少安神经的少平,简直南辕北辙
电视剧的拍摄是对作品的致敬’可惜’同样是艺术作品却高下不同。向大师致敬!这样的作品百年一遇。
电视剧永远也体现不出原著的那种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从现代人的观点实现了少安和润叶婚后的多次重逢,然尔在那个年代,这几乎是不现实的.那时的农村生活远比电视剧所演的要残酷和凄凉,无助,无奈与仿徨!
拍的电视剧不尊重原著
每看一遍,心情都会有些许不同。但同样都会流泪、虐心!感谢路遥先生,在这个大时代给我们留下了这道精神大餐!谢谢路遥!
最近正在看《平凡的世界》电视剧,不由得再一次重温了原著,再一次为书中的人物一次次感动,我们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世界,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我们不平凡的工作,只要我们能求得良心的安宁。路遥真正是一代伟大的作家,我要向这样伟大的人物致敬。我希望我们的当权者也能够看看,对社会、对人民都是有益的。
同感
只有热爱农村的这片热土,才能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服务。
曾经以为的现在都成了事实,作家以犀利的眼光看着那个时代,描绘给我们一幅过去战天斗地的场景,又其中不乏对未来的简单预测,我们总是希望能够走的更快更远,却忘记了对抚养我们哺乳我们大地的回报!当今的气候环境人文环境的恶化,作家在30年前就有了预先的忠告!可惜啊!很想如果有那么作家能给本书写续集。。。。
还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是我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觉得自己就像少平。十几年过去了生活给了我们很多让我认识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少安和润叶,少平和小霞都没能在一起这归根结底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就像我们这一代人又有多少有情人因为种种原因而分手。喜欢路遥喜欢这部作品已经看了七八次了依然很有味道,但就是有些结果很难接受。
因为这几天热播《平凡的世界》,就开始如痴如醉的读起了原著。在很多章节段落文字间,我和小说中的人物一起泪流满面。我们始终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但却用蓬勃的张力认真生活。时至今日,我也来到了书中少平的年纪,虽然在学业上和工作上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但内心依旧软弱,很感谢这部书里拥有美好品质的人给我上的课,让我反省自查。希望这股力量让我能做一个更善良的,更坚强的美好的人。
南无阿弥陀佛,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又一次看完这本小说,二十年了,感同身受!包括主人翁经历的生活丶爱情的磨难。让自己想起曾经经历过岁月,那是一段什么样的日子啊!让自己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丶工作。
二十多年前看过此书,书中的人物经历’宛如说的是自己。真是一本好书’影响了一代人。
感叹颇多
大概在高中阶段读过这本书,感喟少平与晓霞的爱情。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在这个浮躁、功利和正能量量匮缺的年代,感喟平静、淳朴与进取的重要!感谢路瑶,让我破天荒的拾回如饥似渴读书的感觉,因为书中有血肉的挫折、痛苦、迷茫、无奈、抗争、坚持、缺憾、小幽默、收获等的平凡让我感觉到不平凡,又让我在此刻满血复活!谢谢平凡的世界,十年后再见!
不知道最后少安和润叶在一起了吗
悲剧的结尾,在那个时代不大可能有那样的结局。
最早是在收音机的长篇连播里听完了小说,后来又看了原著,被小说故事情节深深吸引,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感动。现在随着电视剧的播出,又看了一遍小说,和三十年前一样过瘾。
十年重读,善良纯朴。
第一次看这部小说,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好像置身于那个年代。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好小说。
下面还有吗?读完这本书感慨很多,有情人不能眷属。
读了很多便,爱不释手。
怀念路遥! 那遥远而又模糊的记忆 !
伟大
平凡人的生活,使人奋进的著作。当代年轻人必读的一本好书!
平凡的世界符合平凡的人为之一看!
今一气读完,爱不释手,心潮澎拜。路遥先生谢谢您又让我重活了一回。
多年前读这部书的时候,眼里全是孙少平,基本记不住孙少安的样子,这次重读,又是另外的诠释。眼里的孙少平变得自私懦弱,孙少平夫妇则很好的诠释了生活…虽然为润叶和孙少安的爱情扼腕,但生活告诉我,孙少平没有和润叶结婚是生活的最最善意的安排,至少他们的心里会永远保留那份纯真的爱,想起来就够温暖一辈子了。因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永远是人性无法摆脱的弱点,而且地位和思想的巨大差异,不是简单的“爱”就可以填补的,如果结合,茶米油盐,磕磕绊绊会让这段爱情黯然失色…
你喝多了
我是刚读完第二遍,第一遍和你一样,满脑子都是那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少平,觉得这样的人才配得上真正的生活。七年之后再一次读,脑子里都是是少安,他隐忍,有责任感,有想法,把双水村的光景过了起来。。。我们应该像他学习。
经典,不朽。
可惜路遥大师走了,他笔下的年轻人奋斗史和爱情观,在现在这个社会不是落伍,大师给我们留下了精神食粮,永远不会褪色!!
第一次看这本书,我着迷了。是啊,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娃娃,我想不会有人不着迷吧。路遥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当然就如同他留给我们的灵魂感悟一样多。结局是悲的,但是读罢却给我极大的生活勇气。我会再次拿起这本书,再次洗涤和净化自己的心灵。谢谢先生。
终于看完了,感动不已。少安与秀莲、润叶与向前、少平与晓霞、润生与红梅……感情真挚与朴实,这是我们追求的爱情,也是我们过着的生活,平凡而丰富!
后悔没有早点看到这部书
看了这本书,使我不由回想起了七八十年代我们农村生活,回想起了农村人的痛苦、迷茫、无奈和淳朴。
那些发生在爷爷奶奶年代的生活! 经常听爷爷讲以前的故事但是却没有看书这么详细!但是两者都让我有设身处地的感觉! 我像一个穿越时空的人。站在那些场景之中。身边是来来往往的六七十年代的人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已从少年步入中年。重新捧起这本书,又回到了我熟悉的主人公中间。想起我当年看到兰香和金秀考上大学少平金波送她们的章节,自己都要飘起来了。 对润叶的心疼,对少安的理解担心,为少平晓霞
他站在山顶上,望着县城的方向,两只手抓着自己的胸口。他面对黄昏中连绵不断的群山,热泪在脸颊上刷刷地流淌着。原谅我吧,润叶!我将要远足他乡,去寻找一个陌生的姑娘。别了,我亲爱的人……
20岁的时候读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好几遍,对我的人生道路影响很深,我甚至利用大学暑假去工地上当小工以此感受少平生活的艰辛,后来在爱情上我也选择了能深深理解我内心思想的女人,难得的好书,我很庆幸在年轻的时候就读了这部著作,希望每个年轻人都把这本书放到自己的必读书录里
前几年说路遥的弟弟也得了和路遥一样的病,不知道现在治好了没有